顯示文章

這裡允許您檢視這個會員的所有文章。請注意, 您只能看見您有權限閱讀的文章。


主題 - slime

頁: 1 2 [3] 4 5 6
62
原因:
最近買了新硬碟, 於是在睡前, 透過 XP 要把資料備份到新硬碟,
前幾天使用 xcopy , 遇到隱藏的 System Info.... 目錄就無法繼續,
昨天改成用檔案總管處理.

但是今天早上看到複製資料不完全, 再看到圖示"已經自動更新...."
心裏就覺得不妙, XP 的自動更新有時候會中斷掉使用者的工作, 並且重新開機.

如果提醒重新開機就算了, 為什麼系統的權力可以大到干擾使用者?
要數個小時的備份, 必須全部刪掉重新備份. (以 Windows 內建的工具只能這樣)

當然使用者可以透過本機原則修改掉這樣的設定, 但是這樣是本末倒置了.
作業系統是使用者的工具, 不是干擾使用者用的.

順便提一下, 個人去年也買了 Windows Mobile 手機,
之前用 Windows PDA , 偶爾出現沒電就算了, 至少 GPS 跟通訊錄不太會同時使用.
用 WM 手機卻是很大的不便, 因為接電話前還要把鬧鐘提醒關掉!
這是什麼怪邏輯, 手機最重要的就是接電話, 結果系統警示會讓使用者不能接電話.

為什麼微軟產品都有這種自作主張的作法, 而且不是透過選項就能關掉, 還要有 IT 人員才能處理這樣的設定?

63
最近發現 AJAX 等網頁技術越來越普及, 看了一下, 似乎是網頁內的物件都有一個編號, 而每次更動的就是該物件內容而已.
而如此一來, transparent proxy 還會有效果嗎?


66
話說有人問了硬碟的問題, 想到過去 20MB 硬碟怎樣處理,
當時 DOS 用 FAT 格式, 刪除檔案就是把檔名第一個字改掉, 有其他檔案要使用時, 會從最前面開始找可用空間.
而以前為了把遊戲偷偷裝到硬碟, 又不想被家長發現, 就有幾種作法:

1. 用 PCTools 4.x , 把該目錄設定為隱藏檔, 但是硬碟總空間還是看得出來少了 2~5M (遊戲空間)
2. 先在硬碟前面塞一堆垃圾, 例如硬碟 20M , DOS 佔 2M , 倚天佔 3M , 就再塞 10M 的垃圾, 然後才灌遊戲,
而遊戲用到的空間就大約在硬碟最後面(15M~20M), 然後再把垃圾跟遊戲都刪掉, 看起來空間就正常了.
等到每次要玩遊戲前, 再用 PCTools 把該目錄還原, 玩遊戲, 再"刪掉".

不過後來還是覺得麻煩, 後來還是用磁片玩....(印象中是 SIERRA 公司的遊戲, 哪一套就忘了)

目前由於磁碟格式已經改變, 作業系統讀寫也不再從硬碟前面開始, 這方法就不適用了.

67
C/C++程式設計討論區 / 移動: 求救!求救!
« 於: 2009-10-03 11:12 »
此篇主題已經被移動到 肉腳版.

http://phorum.study-area.org/index.php?topic=58407.0

原因: 標題要清楚

68
Windows 討論版 / EWF 試用感想
« 於: 2009-09-23 23:05 »
註: 不是心得, 不太提技術!

原本是購入 SSD 後, 想要降低 SSD 讀寫次數, 網友提到的方向.
當時只知道, 要透過 MSDN 等管道才能下載, 用途就是寫入資料會被還原, 當作軟體還原使用.
而之後看文章, 還有另外一種以檔案為唯讀單位的方式.

最近由於分公司的測試用電腦, 需要禁止寫入, 就想到這個作法並實作.
下載是透過 XP Embedded 的 Service Pack 光碟, 解壓出必要的檔案,
再編寫一份適合公司用的機碼檔, 及方便佈署的批次檔.

特點:
1. 一般網路文件介紹的是只有鎖定 C: (或第一個分割區, 對於多分割的系統要自己編機碼)
2. 由於機碼不是微軟官方所提供, 所以不能保證未來可用性.
3. 如果是 Notebook 搭配 SSD , 要確保當次修改有寫入.


69
由於公司最近要軟體昇級, 分為兩個部份:
1. 總公司主機: 預定購買 SBS/EBS 作為網域主機(DC)
2. 分公司: 配合 ERP 軟體, 購置 Windows Server 標準版

目前考慮在分公司的 Windows Server 標準版, 安裝 DHCP(Server 或 Relay) 與 IAS(Radius 或 Radius Proxy)
為了安裝 IAS 當認證主機, 似乎要向 DC 才能查詢帳號密碼等資料(目前的資料都是把 IAS 裝在 DC , 疑問2),
而各分公司的 Server , 是否能加入 SBS/EBS 的網域? (瀏覽網路文件, 幾乎沒有人這樣試過, 或有提到同步有問題, 疑問1)

疑問1: Windows Server 是否能加入 SBS/EBS 網域?
疑問2: 如果 IAS 裝在 member server , 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?

70
Windows 討論版 / 如何方便統一控管 DHCP 呢?
« 於: 2009-09-14 10:45 »
由於公司想把 DHCP 設定由各分公司收回總公司管理, 以便業務人員的筆電到各分公司使用,
之前在各分公司主機安裝 DHCP , 目前則是總公司有 DHCP , 分公司裝 DHCP Relay , 初步測試也完成了.

但是業務人員的筆電數與分公司數量相乘之後非常多, 一筆一筆設定有點繁瑣,
我想設定一間分公司當範本, 再以複製 -> 修改的方式, 替換成其他分公司的設定.

所以想請問:
1. 在 Windows Server 系列, 有沒有類似的工具, 方便一次處理多分公司的情況.
2. 目前以"匯出"方式, 似乎連領域的其他資料都會一起匯出, 如果沒有上面的工具, 直接修改匯出的資料, 是否有要注意的地方?

註:
1. 總公司與分公司間是以 VPN 連線, 所以 IP 由公司自己管理.
2. 業務人員到分公司時, 處理業務還是要連回總公司, 所以斷線情況由硬體備援處理, 假定為不會斷線.

71
雜七雜八 / [生活]用 Google Docs 記帳
« 於: 2009-09-13 00:59 »
考慮原因:
我幾乎醒著就會接網路, 而電腦很多台, 作業系統又不一, 用專屬軟體常遇到轉換問題(特別是日期的定義)

作法:
目前只是記流水帳與估計生活費可用範圍, 分為幾張工作表:
1. 現金流水帳
2. 月收支與預算
3. 利息收入表(估計)

樣本

1. 現金(含活儲存)流水帳:
代碼: [選擇]
日期    項目    現金    i-cash  郵局存款....
        期初     568         0    1x,xxx
0901    提款 1000    (用公式C3+B4算出應該有的現金1568)
(大約每個月用200列記錄)
至於流水帳的詳細程度, 因人而異, 有些人習慣記錄詳細的情況, 比如午餐吃哪間便當哪一種菜色, 好不好吃等(大前研一是這麼說的), 有些人只記總額; 我覺得記錄上應該有些特性, 例如一般三餐我就只記總額, 但是飲料, 吃排餐等消費我就會另外記錄, 因為這對我非必要, 所以記錄下來. 另外網購轉入轉出也記錄.


2. 月收支與預算
這是評估我自己有多少零用錢的方式, 並自動使用前一張工作表的資料
代碼: [選擇]
年/月    正職收入    兼職收入    ....    電信費支出    累計本月可收入    累計本月必要支出   本月期末可用
預設     2x,xxx      1,000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375
2009/09    2x,xxx    1,000               -375
2009/10
大概就是以項目為欄, 以年月為列, 先填一列預設的值, 比如薪水 2x,xxx , 下一列 2009/09 的薪水欄, 就用 =b$2 就好,
最後再累計本月可收入 =sum(b3:c3) , 累計本月必要支出 =sum(g3:j3)
而本月期末可用, 則是帶第一張工作表的活儲存總額 =sheet1!c200 (因為前一個工作表第 200 列大約是當月最後一筆)
再加減本月收入及支出, 就可以得到本月的零用金.

而這邊又用了兩個公式, 來計算本月吃跟通勤的開銷:
吃的開銷: 計算出今天到下個發薪日共幾天, 每天允許 $200 在吃的方面.
通勤的開銷: 計算出今天到下個發薪日共幾個假日, 以一般休假日回老家, 車資也是每趟 $200 計算.

另外並有一欄"六個月內開銷", 把最近六個月的支出累計起來, 假如有意外, 至少存款要夠付這六個月的開銷.


3. 利息收入表(估計)
基本上只是看看該從哪個戶頭領錢, 以及定存的資料.


由於目前還沒有投資, 所以只是基本的日記帳, 這篇是自己的心得, 也給有興趣的人參考看.

72
網頁技術 / 移動: 哈哈~我還有一個問題!!
« 於: 2009-08-19 19:35 »
此篇主題已經被移動到 肉腳版.

http://phorum.study-area.org/index.php?topic=57838.0

原因: 標題請淺顯易懂一點.

73
雜七雜八 / [疑問]舊電腦如何再利用?
« 於: 2009-08-08 13:41 »
繼上次把 Celeron 550MHz 當 IPCop 軟體防火牆之後,

最近又整理出一台 P3-M 500MHz Notebook , 像這樣的設備, 大家會考慮再利用嗎?

1. CPU: P3-M 500MHz
2. RAM: 256M (128M*2)
3. 硬碟: 2.5" IDE, 目前可能有 4G(CF轉), 20G, 60G 可以擇一
4. 內建: 100M 網路, USB 1.1
5. PCMCIA: 裝 1394/USB 2.0 卡
6. 螢幕需外接, 無電池


75
此篇主題已經被移動到 雜七雜八.

http://phorum.study-area.org/index.php?topic=57461.0

原因: 一直跳應該不是因為使用者是 MIS , 可能有其他原因.

76
友人在賣隨身碟的地方工作, 知道我前陣子一直注意 SSD 相關產品,
上週說 PQI 有幾顆 32G MLC SSD (S525)出清, 就用成本價給我一顆了.

拿到之後先解剖, 看到的是 JM 的控制器, 常被詬病速度會瞬間降速那款.
而我看重 SSD , 主要是搜尋快, 耐震, 低熱, 安靜等優點,
雖然有寫入很慢跟使用壽命的問題, 不過有其他辦法替代, 就開始用了.

安裝 Windows 過程並沒有太大問題, 安裝過程中,
接上 USB 外接 MicroDrive (微型硬碟)當暫存區用, 減少 SSD 寫入的次數及速度.

安裝 Windows 之後, 馬上安裝 Ramdisk , (X61 出廠搭 1G RAM , 再購買 2G 共 3G 可用)
並設定 TEMP , 虛擬記憶體, IE 的 Tempor~1 , Firefox 的 Cache 都指向 Ramdisk ,
開機只要 10~15 秒, 點單一程式只要 3~5 秒, 由於搜尋快的優點,
目前當上網機感覺比硬碟快, 又方便搭火車時, 接 3G 網卡使用.

感想:
1. 拿 SSD 來當系統碟, 以價位上來說雖然比硬碟貴, 只要避免大量寫入, 善用讀取跟搜尋快速的優點, 仍然可以有不錯的改善.
2. 由於 SSD 寫入速度比硬碟"慢很多", 所以建議將 I/O 份量用其他方式改善, 例如個人目前考慮: 1. PCMCIA MicroDrive 2. 1394 或 USB 外接硬碟 3. ThinkPad UltraBay 硬碟

後記:
本文所用的描述都不是經過精密程式測試的結果, 純屬個人感覺及使用運作原理推測.
(白話文: 被 Mac OS X 那種包裝過的環境養壞了, 只要運作"感覺"比較快就覺得爽了)

備註: (個人 MEMO )
1. RAMDISK : 參考 http://briian.com/?p=4895
2. 修改 Firefox : 參考 http://briian.com/?p=5157
3. 修改 IE , 設定虛擬記憶體: 略
4. 修改 squid for Windows (個人偏好安裝本機 proxy , 因為會同時用 IE 跟 Firefox 瀏覽相同網站):
a. 將 Squid 安裝於 c:\squid (預設值)
b. "不需要馬上"執行 squid -z , 因為要把暫存檔丟到 ramdisk .
c. 修改 squid.conf , 增加
代碼: [選擇]
cache_dir ufs r:/squid/var/cache 100 16 256d. 撰寫啟動用的程序 squid.bat : (因為 Squid 有專屬檔案結構, 所以改成啟動前, 才在 RAMDISK 建立結構)
代碼: [選擇]
rem 個人使用, 勿照抄
@echo off

rem 需要檢查參數, 有 start 與 stop 兩種, 如果參數為空白則直接結束程式
if "%1"=="" goto end

rem 設定主程式位置與檢查主程式是否存在, 如果主程式不存在則直接結束程式
set squid=c:\squid\sbin\squid.exe
if not exist %squid% goto end

rem 依參數跳到"啟動"或"停止", 如果參數不對(跳不到指定的地方), 則直接結束程式
goto %1
goto end

rem "啟動"服務, 啟動前先進行檢查
rem 設定 ramdisk 所在磁碟機代號
rem 檢查 squid 目錄結構, 如果已經建立好, 就直接啟動
rem 如果尚未建立 squid 目錄, 則嘗試建立, 但如果無法建立, 則結束程式
rem 目錄結構建立完成, 啟動 squid
:start
set ramdisk=r:
if exist %ramdisk%\squid\var\cache\swap.state goto start_squid
if not exist %ramdisk%\. goto end
if not exist %ramdisk%\squid\var\cache\. mkdir %ramdisk%\squid\var\cache
if not exist %ramdisk%\squid\var\cache\. goto end
%squid% -z
:start_squid
net start squid
goto end

rem "停止"服務
:stop
net stop squid
goto end

rem 程式尾端
:end
e. 將 Windows 服務的 Squid 改為手動.
5. 將 Firefox 跟 IE 的 proxy 設定為 127.0.0.1:3128
6. 每次開機後連上網之後, 執行自製的"squid.bat start"(上面)
7. (可考慮, 非必要)將 Firefox 跟 IE 的"磁碟快取"關掉

77
這次的組合, 主要是宿舍有申請 Cable Modem (3M/1M, 3 public IP), 但是有 5 個人(我 + 4 位不懂電腦, 也不用 P2P 的室友)要用,

原本的組合:
(Cable Modem , 無線 IP 分享器 , Hub 都在客廳, 室友各有一台電腦, 我房間 3 台電腦)
A. Cable Modem - 無線 IP 分享器(1WAN 4LAN) - 10M Hub(5 Port)
   (所有的電腦都接在 LAN (或無線))
為了 P2P , 改成這樣:
B. Cable Modem - 10M Hub(5 Port) - 無線 IP 分享器(1WAN 4LAN) - 室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 我的電腦(P2P專用)
   (除了 P2P 專用電腦, 室友的電腦都在 LAN (我的電腦都在無線))

這次的調整考慮:
1. 提供室友 IP 分享與 transparent proxy 功能.
2. 現有舊電腦再利用, 不準備添購新設備.
3. 由於自己有多台電腦, 想要有專屬的環境(無線 + 100M Hub), 以便測試或大檔互傳.

剛好看到 Cable Modem 同時有 USB 與網路孔, 經過查詢, 這兩個介面是 Bridge 模式, 所以架構預備調整為:
Cable Modem USB - Celeron Notebook - 10M PCMCIA 網卡 - 10M Hub (室友用)
Cable Modem 網路 - 無線 IP 分享器(我用).

整個流程:
1. 為了找支援 USB Cable Modem 的 Distribution , 發現需要 CDCEther module ,
   而 IPCop 有支援,拿 Notebook 裝 IPCop , 確定 OK .
2. 設定 RED(WAN) = CDCEther , GREEN(LAN) = PCMCIA 網卡
   RED 為 DHCP Client , GREEN 有 DHCP Server / proxy
3. 重新開機, 發現 IPCop 會先抓到 USB Cable Modem , PCMCIA 網卡會比較慢驅動.
4. 修改 /etc/rc.d/rc.network , 裏面有一條 /etc/rc.d/rc.pcmcia , 在這行後面加上
代碼: [選擇]
sleep 2   這樣 PCMCIA 驅動後, 才來得及把 PCMCIA 網卡當 GREEN .(不然 GREEN 跟 RED 會相反)
5. 順便把 grub.conf 的 time 由 5 改成 2 , 還有配合 10M Hub 壓跳線.

目前運作正常了 室友共用 10M Hub , 因為只有上網需求, 加上有 transparent proxy , 瀏覽網頁跟 MSN 都很夠用.
而我自己有一個無線 IP 分享器, 電腦間可以用 100M 互傳, 要用 P2P 時, 再把 WAN 的線拔給專用電腦.

不過遇到業者換 IP 的話, 不確定 IPCop 會不會自動重新連線, 只好設定每天自動重開機因應.

78
雜七雜八 / 平價耳機兩款
« 於: 2009-06-19 00:40 »
最近幾個月因緣際會下, 連續買了兩款平價耳機, 稍微記錄一下:

1. 家樂福牌抗噪耳機:
因為家人的獎金是家樂福禮券, 在逛家樂福時, 剛好看到, 英文標示"Active Noise Canceling", 底下又一個大大的開關, 直覺這是抗噪耳機, 但是這方面的產品較少在市面看到, 掙扎了數十分鐘之後, 還是決定買了, $8xx .

特點: 耳罩式, 不過只有耳罩只有 5cm , 整體呈現後掛式.
使用感想: 抗噪效果還不錯, 整體聽起來, 音質略有改善, 特別是搭國道客運時, 原本煞車/風吹/車體快裂開的聲音都剩下 10~30% 左右, 就算不聽音樂, 開啟抗噪功能後, 就可以比較舒服地睡覺.
缺點: 由於耳罩是塑膠材質, 加上後掛的支架有點小, 而且耳機比較重, 所以聽一陣子之後, 因為耳罩壓迫, 不通風, 耳朵會有點不舒服, 不太適合長時間使用.

規劃使用在: 週末搭車回家/在宿舍隔開同事看電視的聲音.


2. 聽不累(TOPlay)耳掛式耳機:

因為在網路購物買東西又退貨, 查看退貨記錄時, 剛好看到的特價品, 由於發音原理特別, 所以就買下來了; 和抗噪耳機相反, 這耳機的特點是同時可以收到環境聲音, 又能聽耳機聲音; 不過也會收到環境噪音, 即使在安靜的環境, 這耳機聽起來也比較單薄, 如果在可以聽音樂的辦公室, 或者習慣聽隨身聽開車的情況, 可以一邊聽音樂又能聽到其他聲音.
缺點: 音質不算好, 耳掛式的版本塑膠有點硬, 而且邊緣修得不是很圓滑, 剛戴上去或者遇到外力(例如戴安全帽壓到), 會突然很不舒服.

規劃使用在: 辦公室打文件聽音樂時使用.

79
雜七雜八 / ThinkPad X61 改造夢想
« 於: 2009-05-21 22:54 »
由於想拿一台 P3 notebook 當防火牆用,
覺得用 20~40G IDE 硬碟太浪費, 而 CF 卡 + 轉接卡價格略高,
買了轉接卡之後, 剛好看到有 CF Type II 大小的"4G 微型硬碟"不到 $200 , 就買了 3 片,
一片給 P3 notebook 用, 週日就要來安裝 ipcop 放宿舍接 cable modem 看看
(6/27完成: http://phorum.study-area.org/index.php/topic,57137.msg292111.html#new )

還有我目前的 Windows 測試用機, ThinkPad X61
考慮到跑虛擬環境通常最慢的是 I/O , X61 本身有 SATA + SD 卡,
另外有 PCMCIA 插槽, 想說還空著, 就又買了 PCMCIA CF 的轉卡(還在競標),

下一個階段, 就是把 SATA 硬碟換成 SSD 硬碟(7/2完成), 再加買 Ultrabase ,
整台 X61 就有 SATA SSD (裝 host OS + ISO 檔), PCMCIA CF (裝 windows client VM )
SD (裝 pfSense VM ) , Ultrabase SATA (裝 windows server VM)

嗯....以上純屬虛構....目前只有 3 片微型硬碟 + 44pin ide 轉卡.... p3 notebook 還在老家 XD

80
Linux 討論版 / 移動: 想問個新手問題
« 於: 2009-05-13 23:09 »
此篇主題已經被移動到 肉腳版.

http://phorum.study-area.org/index.php?topic=56618.0

移動原因: 標題請簡述問題點或心得.

84
雜七雜八 / 試用 Dvorak 鍵盤排列方式
« 於: 2009-05-02 01:03 »
很久以前就聽說鍵盤有 QWERTY 以外的排列方式, 幾年前看到 Jedi (部落客?)介紹,
才第一次記得 Dvorak 的名字(註: 另外有多種鍵盤排列方式),

最近公司事情多, 下班後已經懶得玩玩新軟體, 就把這種排列方式加入, 開始練習,
幾天後, 總算可以達到一般輸入密碼不會出錯的程度, 不過離輸入快速還很遠.

這輸入法的好處, 是英文部份重新調整, 讓手指活動範圍可以集中在中間那列, 節省手指頭活動的能源 XD

不過實際學習時, 如果是拆字母的方式, 還可以想一下字的位置, 但是有些已經習慣的動作,
例如輸入 Bye , 已經不是拆成字母, 而是很直覺地在特定位置輸入, 就會打成 Xf.

所以這幾天有空, 就繼續練習英打及符號的部份, 如果順利的話, 過陣子再來練習用行列中打看看.

86
活動/聚會區 / 移動: 資安面面觀
« 於: 2009-04-04 22:33 »

87
最近我們公司要購入兩三批電腦, 由於有考慮採用 Linux 當桌面環境使用, 目前測試也大致可行, 接著就是大量部署的選擇了.
目前有兩個入選方案:
1. Ghost (單機版):
優: 所有資訊人員都會操作.
缺: 要一直拔硬碟等動作.
2. DRBL + CloneZilla :
優: 部署快速.
優: DRBL 本身可以部署燒機用的軟體或教育訓練環境.
缺: 大概只有我會操作, 其他同事大概只能"按開機" -> "選 PXE"....
缺: 目前我只有到"操作"的程度. (裝 hub + mount 分割區 + 設定需要的參數)

而目前覺得 DRBL + CloneZilla 還有些無法掌握的情況:
1. 如果電腦有 hda 換成 sda , 不確定 CloneZilla 能否處理.
2. 備份出來的檔案, 不知道各自有哪些功能(例如 MBR 是 dd , NTFS 是 ntfsclone , 怕少了 CloneZilla , 就不知道怎樣找出這些軟體來應用)

所以想請問各位, 遇到這類的選擇時, 還會考慮哪些因素, 來寫成報告呢?

88
雜七雜八 / Nokia 5800 試用感想
« 於: 2009-02-15 13:20 »
現役的 SE Z800 已經用了兩年三個月, 覺得電力不太夠, 又需要偶爾記記帳,
這次看到 Nokia 5800 推出, 就去門市試了幾次, 感想如下:

1. 音樂&遊戲: 我完全沒試, 因為我只會在搭車時聽一下, 不是我的重點.
2. 輸入: 全螢幕的鍵盤大小還不錯, 我的超大大姆指仍然不會偏差很多, 輸入比一般 WM 或數字鍵按注音快.
3. 記帳: 功能太少, 內建的只有基本純文字記事, 如果要試算表要另外裝 QuickOffice 等軟體.

所以大概不會考慮這款, 可能再找找 HP iPaq 612 吧.

89
環境:
host OS :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3 (網卡一張)
guest OS : pfSense
使用 VMware WorkStation

安裝步驟:
1. 裝 Windows XP
2. 裝 VMware WorkStation
3. 設定 Windows XP 的網路設定如下:
3a. 區域網路: 只留 VMware Bridge , 把 TCP/IP , xxx for Microsoft Network 都不要勾.
3b. 虛擬網卡(VNet1, host only): 設定 IP 為 172.16.1.1, gateway 為 172.16.1.254 (個人設定)
4. 設定 VMware 網路, 把 DHCP Service 取消.
5. 在 VMware WorkStation 新增 pfSense 主機, 網卡兩張:
LAN: 對應 VMware 的 VNet1, IP 為 172.16.1.254 (個人設定)
WAN: 對應 VMware 的 Bridge(VNet0), IP 為 DHCP

以後使用時, 先執行 VMware -> pfSense , pfSense 會從 Bridge 取得網路環境的 IP .
而 host OS 設定 gateway 指向 pfSense 的 LAN IP , 透過 pfSense 上網.

而達到本機就有一套防火牆 + transparent proxy 的功能.
(純屬惡搞....我的本意是要 VMware 內的機器都能透過 proxy , 這樣上一些 hotfix 不用重抓,
裝到一半想說順便幫 Windows 弄個防火牆, 就變這樣了....)

安裝之後才發現有人寫好了:
http://doc.pfsense.org/index.php/Installing_pfSense_in_vmware_under_windows

頁: 1 2 [3] 4 5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