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文章

這裡允許您檢視這個會員的所有文章。請注意, 您只能看見您有權限閱讀的文章。


主題 - slime

頁: [1] 2 3 ... 6
1

昨天(9/12)到某社區大學協助撈資料給教育局, 就討論過程中有關使用資料庫與 Excel 的應用, 做了一點小比較.


不管是 Excel, Access, 或是 SQL Server 等"工具", 都是協助使用者"記錄", "描述性統計"等用途. 所以建議第一件事: 關掉電腦, 先構思自己要存放的資料規模.

例如: 我個人曾經以 Access 寫過選課系統, 大概幾萬人與幾十萬筆選課資料, 規模跟在公司跑每天數百筆訂單, 數萬項商品差很多, 可是基本原理是雷同的: "人/廠商", "課程/商品", "選課/下訂", "成績通過/驗收入庫", "退選/退貨", "預約選課未繳費/下訂後未出貨不付款".

所以第一件事, 先想想從輸入到輸出, 總共用到哪些資料, 先整理一份草稿. 如果是現有的文件, 也開始收集使用的文件樣本.

(好像忽略了 Excel ? Excel 是"試算表"軟體, 所以已經規劃好"工作表", "欄", "列"等空間, 與資料庫是由設計人員規劃需要的欄位, 使用上有所不同.)


第二件事, 則分為兩部份: 第一部份是配合工作流程, 重新檢視輸入到輸出的步驟, 這也是之後的使用者, 與規劃人員需要討論, 每一種資料的重要性, 以及各資料欄位間的"關連性"; 第二部份, 則是將資料關連性與重複性, 透過正規化的方式, 設計出合適的資料表.

這邊就是有經驗的規劃人員, 要與一般使用者溝通, 才能確保將來規格的正確性. 也是 Excel 與資料庫會有技術性差異的地方. 因為 Excel 已經有規劃好的表格呈現方式, 所以要定義資料, 也需要符合表格的設計, 當有資料關連性時, 需要透過 vlookup/hlookup 等函式來連結. 而目前常見的資料庫, 大多設計為"關連式資料庫"(以下以 Access 為例), 也就是可以依不同的"查詢"需求, 從各"資料表"撈取出資料, 再以特定欄位建立關連, 只要建立好之後, 以後無論資料規模如何異動, "查詢"都會依建立好的關連來處理. 而 Excel 若遇到資料規模增加, 則需要配合增加各欄的函式.

例如: 每天訂單有 6 萬項商品, 訂單需要記錄商品名稱, 以 Excel 需要在對應商品名稱的地方, 輸入 6 萬次 vlookup ; 如果公司規模更大, 則會超過 Excel 筆數限制, 而需要拆單, 會額外造成拆單存檔規則的變化, 以及將來若有改公式, 需要考慮異動範圍的狀況.
若是以資料庫處理, 建立的連結只有"商品編號對應商品名稱"一項, 筆數通常也較多, 檔案通常不用使用者顧慮, 但是公式異動仍是需要考慮的狀況.

2
很多公司都會有管理政策, 不想讓員工用公司內的電腦上 MSN , Facebook 等,
如果要買一台 L7 Filter 大概 5,6 位數的經費跑不掉, 可是公司內才不到 10 個人,
難到就沒有更經濟的作法嗎?

有啊, 不過 MIS/IT 人員要善用工具.

工具:
1. IP 分享器一台(至少有 port 過濾功能)
2. 內部 DNS 主機一台(以 Pentium !!! 等級 + 512M 架 Linux 即可, 這台順便當 NAS )

原理:
1. 上網最重要的是有 IP , 並透過 DNS 查詢到該網路主機的 IP .
2. 既然如此, 只要 DNS 回報無此 IP , Client 就無法向該主機連線了.

基本型實作:
1. 以 Linux 架設一台 DNS 主機(IP 為 192.168.1.1 )(技術部份省略), 並設定 Forwarder 到 ISP 的 DNS 主機(舉例: 中華電信為 168.95.1.1).
2. 將 IP 分享器設定: 只有 192.168.1.1 可以對外連線到 DNS .
3. 公司內的其他電腦, DNS 指向 192.168.1.1
這樣就可以做到在 DNS 主機上控管可以查詢的資料, 比如在 DNS 主機上設定:
檢視原始檔複製到剪貼簿列印關於
www.facebook.com A 127.0.0.1 

這樣公司內的電腦就連不上 www.facebook.com 了.

進階型實作:
不過各種色情(劃線)社群網站很多啊, 還有 Plurk, Twitter, 微博, balabala, 每一種都要去知道 Domain Name , 再一一列清單會不會太累了? 那就借用其他公司的服務吧. 有間 OpenDNS 公司有提供家用版的鎖定功能. (詳細說明請自行搜尋)
只要先申請好 OpenDNS 帳號, 設定一組 IP (通常是 WAN 端的 IP ), 再把公司內部的 DNS 主機, Forwarder 指向 OpenDNS , 這樣公司 DNS 內沒有防堵的, OpenDNS 上面會有第二層防堵, 就省事多啦.

不過這些都只是技術應用啦, 完整的管理還需要收服人心, 說服員工做事至少到及格程度, 不然大家都改帶智慧型手機上網, 這方法就無效了....

3
前陣子買了一台電力(耗電量)測試器, 身為週末沒有約會的宅男, 就來實測一下, 常用的家用IT設備, 在"無負載"(只有變壓器)之下的耗電量.

1. iBook G3 變壓器: 0.4W
2. 外接式 DVD (DVR-UEM16C)變壓器: 0.6W
3. 外接式硬碟(NST-D100)變壓器: 1.9W
4. ThinkPad X120e 變壓器: 0.2W
5. Toshiba R840 變壓器: 0
6. 飛瑞 A500 UPS (未開機): 0
7. 22" 液晶電視(未開機): 3.5W
8. 桌上型電腦(浩鑫SS31T)(未開機): 3.5W
9. 無線基地台(MB-1132)變壓器: 0
10. 手機電池充電器: 0.4W

測試之後, 就發現電視跟外接式硬碟耗電量比較大一點, 而依照個人生活習慣:
1. 在宿舍一定會開無線網路基地台, 耗電量也不大.
2. 外接式硬碟與光碟只有在備份或測試筆電需要使用.
3. 很少看電視.

而配合這樣的生活習慣, 就可以調整電力配置, 不太影響生活便利下, 稍微再省一點:
1. 電視即網樂通變壓器前面裝一個機械式開關, 看電視時才開機械式開關, 以一天看 4 小時, 一個月大約節省 3.5*(24-4)*30=2100 大約 2 度(8~15 元)
2. 把外接式硬碟跟光碟另外接一個開關. (因為用到時間不一定, 所以無法估計省電量, 但邏輯上是有省電)
3. 若是出門一整天或回老家(2 天以上), 就會把這些開關(不含冰箱)都關掉, 回老家的話會連同遙控器(電視, 冷氣, 網樂通)電池取出.
4. 每2~3個月定期用毛刷清潔插座, 由於灰塵累積太多, 還是會導電, 所以適當清潔, 可以降低短路失火的可能性.

既然對生活影響不大, 現有的環境可以適當調整延長線或開關的順序, 新購的延長線可以考慮直接購買有開關的款式, 減少火災風險及省電.

(另外關於冷氣, 冰箱, 洗衣機, 新購買的話請優先考慮變頻式)

(測試記錄)
https://picasaweb.google.com/105546475717752815077/BbVLBG?authuser=0&feat=embedwebsite

6
這邊沒有機會, 所以改到拍賣網站了.

有:
MOTO XT532 雙卡手機
Benq 22" VA 面板螢幕
Toshiba R840 筆記型電腦
ASUS WL-520GC 無線分享器

覺得有需要的網友再以"本站簡訊"聯絡吧.

7

1. 以個人生活費, 計算出每日必要的開銷, 以我個人大約是 $700 / 日

2. 但是股市並沒有每天交易, 平均一週只有 4 天有交易, 所以每天要有收入 ( $700 / 4 ) * 7 約 $1250 (概算)

3. $1250 是扣掉手續費跟證交稅之後, 所以股票本身淨值的收入大約要 $1500 . (註: 證所稅跟手續費是以股票點數計算, $250 大約是 40 點的交易)

4. 不是每天都有成交, 還有不小心失敗的時候, 如果一天成功, 一天失敗, 兩天未成交, 則每次成功交易需要 $7500 的淨額(失敗 -$1500 , 餘 $6000 / 4 才能平均每天有 $1500 )

5. 符合這些條件後, 才有機會靠股市維生, 如果還要有奢侈一點的消費, 再往上加吧....


8
Facebook 內有三種"角色": 個人, 粉絲團, 社團.

一般人申請的帳號就是以個人身份申請, 而粉絲團及社團則是個人依不同的需要或目的而成立的頁面, 以資訊人員的習慣, 就是"群組"的功能, 為了群組設定不同權限 XD

個人帳號最大的特點: 1. 有朋友數 5000 上限, 2. 會有其他應用程式(如遊戲)訊息. 因為這兩個特點, 會造成加朋友並不是宣傳的好管道, 因為看到不必要的訊息太多, 反而容易被忽略.
而社團的特點, 是需要登入 FB 才能參與, 分享的訊息以整個社團成員都可以看到, 著重於有特定主題互相分享的虛擬聚會空間.
粉絲團則是可以選擇完全公開, 任何網友都可以看到, 不用先登入 FB , 而訊息會分為"官方(管理員)"與"其他民眾留言"兩種.

所以粉絲團跟社團, 這兩者雖然有點像, 但是以宣傳使用, 還是以粉絲團較佳.

9
目前數位相機已經很普遍, 但過去只有聽說"單眼"跟"數位"兩種, 最近越來越多種特殊分類, 有沒有覺得很亂呢? 因為我也被搞得很亂, 所以試著找些資料來分類, 如果有誤還請多指教.

從歷史來看, 以前的相機是以底片為儲存媒體(這用詞....), 大致上分為"單眼"跟"傻瓜". 所謂的單眼, 是有快門結構, 還有五菱鏡反射, 所以底片接收的光跟觀景窗是一樣的; 而鏡頭可以變動的焦距越廣, 品質通常也會變差, 所以會依不同需要, 選不同倍率的鏡頭, 確保品質水準. 而傻瓜相機是有獨立觀景窗, 且位置與鏡頭有偏移, 而透過紅外線或超音波測距離之後, 會自動對焦.

慢慢"數位化"之後, 連底片也被CCD/CMOS等感光元件取代了, 就是現在常說的"數位單眼(DSLR)相機(通常已簡稱單眼)"及"數位(傻瓜)相機". 由傻瓜相機演進為數位相機, 最大的差異是因為感光元件可以直接接受光源, 再顯示到螢幕, 也就不會有傻瓜(底片)相機觀景窗與相片位置偏移的問題. 不過也衍生感光元件持續曝光, 雜訊會越來越多的問題. 而單眼相機的架構改變較小, 平常仍可以透過光學觀景窗觀看, 或選擇用感光元件再顯示於螢幕皆可. 這時期大致上還是"(數位)單眼相機"與"數位(傻瓜)相機"兩大類.

當數位相機品質越來越好, 就有些廠商開始把較高的規格放在數位相機上, 例如: 可以自定光圈先決/快門先決/P模式, 高倍率的鏡頭(通常不可更換), 有些機種還可以外接閃光燈. 由於規格越來越豐富, 機型也跟單眼相機有拼, 所以這種高規格的"數位相機", 就慢慢劃出一個市場, 一般稱為"類單眼".

有了類單眼之後, 慢慢又有人覺得, 只是為了光學觀景窗, 裝上五菱鏡跟快門, 體積太大了, 而且最早單眼跟傻瓜的差異──視野偏移, 也早就改善了, 那單眼相機為什麼還要這些呢? 所以廠商也順應民意, 用小一點的感光元件(比數位單眼小但比數位傻瓜大), 配合半透光等技術, 讓整個機身更扁平, 但是仍然可以換鏡頭, 外接閃光燈等高階功能, 而且感光元件只比單眼小, 品質就不會差太多, 常常聽到m4/3, EVIL就是指這些規格與技術, 也有一個特別的名字: "微單眼"(這名字很容易誤會吧....)

以歷史發展來看, 就比較容易知道, 為什麼會分成這四大類, 以及其中的差異, 給大家參考嘍~

(數位)單眼相機(DSLR): 有五菱鏡(配合光學觀景窗用), 實體的快門, 為了品質通常可以換鏡頭, 以及多種拍攝模式, 電池量較大等特點. 新機(+鏡)價位通常在 2 萬以上.
數位(傻瓜)相機(DC): 輕便為主, 感光元件最小, 模式也以自動對焦或觸控螢幕對焦為主, 為了輕便及便宜, 也不能換鏡頭及手動對焦. 新機價位在 $2000~$10000 為主.
類單眼: 功能較多的DC, 通常有較大的變焦範圍, 也有手動對焦/光圈先決/快門先決等使用者操作選項, 也可以搭配濾光鏡, 通常還是不能換鏡頭. 新機價位在 $5000~$15000 為主.
(註: DC與類單眼間的界線較不明顯, 像最近很多台DC都有光圈先決/快門先決了)
微單眼: 由DSLR簡化, 通常可以換鏡頭, 而使用半透光快門(EVIL)或m4/3等新規格與新技術. 新機價位在 $10000~$25000 為主

P.S. 寫完後覺得, 現在講的光圈/快門, 跟底片單眼相機內的光圈/快門定義好像稍微不同了..

10
原本辦公室內有個Access檔案, 放在一台個人電腦(Win XP)分享的目錄上, 速度還算快.
但是辦公室添購了一台NAS(Synology DS-1512+做 RAID 5), 把該Access檔案複製到NAS之後,
使用者都反應操作上變得很慢.

推測Win XP在寫入時有快取, 所以系統會直接回應已完成寫入.
但NAS需要等寫入完成, 才會回應.

想請問這推測是正確的嗎? 如果是, 對於該Access檔案的目錄是否可以開啟類似快取功能呢?
(該台NAS有接UPS, 所以不擔心斷電問題)

11
這是個人心得, 如果有誤還請指正:
 
一般常用的電燈發光原理有:
1. 白幟燈
2. 螢光燈
3. LED
 
很多人可能開始覺得奇怪, 除了 LED 外其他的燈都不見了? 其實不是不見, 而是還要細分為:
1. 白幟燈
2. 螢光燈
2a. 省電燈泡(3U型)
2b. 日光燈/PL型
2c. CCFL燈泡
3. LED
 
白幟燈是最傳統的燈泡, 使用鎢絲當燈芯, 再放到真空或填充了惰性氣體的玻璃球內,
好處是: 製作簡單, 單價便宜, 衍色性高, 可以簡易調亮度.
缺點是: 耗電量大
所以目前已經逐漸停產.
 
而螢光燈的原理都是以電流放出電子產生紫外光, 再穿過螢光物質轉成可見光.
只是以螢光劑的成份, 外型, 啟動方式來區分:
a. 省電燈泡型:
省電燈泡本身已經有啟動器及安定器, 外型分為 3U 與螺旋型, 在螢光燈中是效率較差的, 但是因為燈具容易相容傳統燈泡的 E27 規格, 佔用空間也較小, 所以普遍使用, 而 3U 型由於效率比螺旋型更差, 所以逐不使用.
優點: 現有燈泡燈座可直接安裝, 比傳統燈泡省電.
缺點: 省電燈泡內建的安定器品質通常較低, 而開開關關下容易損壞.
 
b. 日光燈/PL型:
一般說的 T5/T8 日光燈, 差別是燈管直徑, 以及啟動器/安定器的差別.
但是應該要先獨立說明啟動器與安定器: 以往的日光燈是將電磁安定器裝在燈具, 另外可以自行更換啟動器, 但電磁安定器需要多次啟動後才能順利運作, 且穩定性較差, 所以目前也逐漸被取代. 而新式的燈座大多已經採用電子安定器.
另外有種 PL 型的燈座, 也是只需要更換燈管, 而外型適合作為檯燈或崁燈使用.
優點: 市面常見的產品中, 發光效率極佳.
缺點: 外型不適合小範圍使用, 含有微量水銀有中毒危險.
如果原本已經是 T8 搭配電子安定器, 短期內仍不需要更換. 如果是電磁安定器燈座且有些許故障, 則可以直接換 T5 燈座搭配電子式安定器.
 
c. CCFL:
以往常用於電腦液晶螢幕, 所以常被誤標為"液晶燈泡", 其實發光原理還是螢光燈, 而 CCFL 耗電量比一般省電燈泡低, 且耐用度高, 且目前常做成燈泡型, 只是單價仍偏高.
優點: 現有燈泡燈座可直接安裝, "通常"比省電燈泡更省電.
缺點: 單價較高.
 
至於 LED 雖然是目前的新技術, 在電腦或電視螢幕上已經取代了 CCFL , 但是 LED 光源有方向性, 且不耐熱, 目前耐用程度也有待驗證.
優點: 省電, 高亮度.
缺點: 衍色性差, 發光方向受限, 不耐熱.

13
Linux 討論版 / 移動: 請教一個方向
« 於: 2011-11-05 09:23 »

15
Network 討論版 / 移動: eigrp
« 於: 2011-09-28 23:25 »
這篇主題已經移動到 肉腳版

http://phorum.study-area.org/index.php?topic=66442.0

slime 移動, 原因: 標題請再清楚一點.

17
(註: 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心得)

之前由於沒工作, 向好友借錢過活, 才開始注意日常開銷, 也養成記帳的習慣.
除了記帳外, 平常連車子的開銷, 甚至有陣子連手機通話, 都列入記錄.
不過還是以流水帳為大宗, 就以 Android 平台的 Financisto 為例,
簡單介紹一下自己記流水帳的心得.

首先, 把自己的財產(動產)大概區分一下:
1. 日常的零用金, 例如: 現金, 一卡通, 悠遊卡, icash 等.
2. 常用的銀行帳戶.
3. 不常用或特殊的銀行帳戶, 例如: 證券戶.
4. 非實體的帳戶, 例如: 暫時借錢給朋友.

再來, 是把自己的收支大概列一下:
1. 飲食
1a. 正餐+宵夜
1b. 飲料+點心
1c. 聚餐+其他
2. 交通
1a. 大眾交通
1b. 機車汽油
1c. 機車維護
3. 收入
1a. 薪資+獎金
1b. 利息+配息+股利
1c. 拍賣+其他
4. 代支代付

以個人的習慣, 用手機記帳的範圍, 以生活中零碎的開支為主,
不包含投資行為(股票, 基金等), 因為我覺得記帳不適合記錄浮動的項目,
所以投資行為是另外以 Google Docs 記錄.

裝好 Financisto ,
第一件事就是設定幣別, 因為沒有內建"新臺幣".
第二件事是建立分類, 分類建檔要適合自己的分析習慣, 而我是把 Financisto 當"個人用的軟體", 所以分類大概就如上面所示.
第三件事是建立帳戶, 也就是清點自己會帶在身邊, 會隨時記錄的資產或負債, 個人記錄的就是: 皮夾, icash, 悠遊卡, 一卡通, 可以提款的銀行, 薪資轉帳的銀行, "借錢給別人"幾項.
這邊我習慣把皮夾, 銀行列入總資產(零用金), 而儲值卡類與"借錢給別人"不列入資產.
第四件事是....開始例行性記帳, Financisto 有個建立捷徑功能, 可以在 Android 平台的啟動器(Launcher)建立一個"交易"捷徑, 這樣要記帳時直接按捷徑即可.

用了一陣子之後, 覺得 Financisto 有些特點:
1. 對於交易的分類, 可以建立屬性來區分; 例如: "正餐+宵夜"分類下, 建立一個屬性清單是"餐別", 內容是"早餐;午餐;晚餐;宵夜"; 在"大眾交通工具"分類下, 建立一個屬性"交通工具", 清單內容是"火車;客運;捷運;公車;其他", 這樣例行性開支用選的就好了. 而屬性清單不建議太多, 因為手機畫面有限, 而且太多項目反而不容易分析, 所以有些都併入其他, 之後再寫在備註就好.
2. 雖然 Financisto 有不少擴充功能, 例如: 地點, 付款對象. 不過個人覺得地點跟付款對象的選擇太多, 所以目前只有嘗試著把"代支代付"跟付款對象關連起來, 這樣才知道是幫誰付錢.


以個人的見解, 記帳還不算是理財, 而是建立自己對金錢的流動觀念,
以及強化每個人對於開支的重要性; 而且"金額"跟"價值"並不相等,
以記帳當入門, 再逐漸體會各種產品/服務的價值, 再串連到投資標的,
才看得出公司股票或基金的趨勢.




18
之前在 Mac OS X , 只要使用 AdiumX , 在帳號的地方,
選 Facebook , 以 E-mail Address 當帳號, 就可以登入.

在 Pidgin , 用同樣的作法, 卻一直失敗, 後來才找到,
用 Pidgin 的話, 要先在 Facebook 的"帳號設定(我的帳號)",
新增一組"短網址"(同一個帳號只能改一次, 所以命名前請確認),
在 Pidgin 的 Facebook , 則要輸入這組"短網址"帳號才能登入.

P.S. Facebook 的本名可以改 4 次(連同第一次申請的帳號共 5 個)


20
Network 討論版 / 企業內 IPv6 的導入時程?
« 於: 2011-04-29 15:58 »
從前陣子收到 IPv4 已經發完的訊息, 開始看一些 IPv6 的資料,
以個人認知, 稍微提一下準備導入的時程, 如果有誤, 還請各位指教.

首先, 雖然實體仍然是光纖/Cat 5e等, 但是 IPv6 的封包格式已經與 IPv4 不同,
所以透過 IPv6 建立的網路, 已經與現在的 IPv4 網路不同, 而是相似性很高.

一個網路要支援 IPv6 , 就要從 Client 端(例如 PC ), 路由器, Server 端,
都要支援 IPv6 , 才能完成這個動作.

目前雖然有 IPv6 tunnel 的方式, 也是 Client 端本身已經有 IPv4 與 IPv6 ,
Tunnel 另一端(例如 ISP ), 也是有 IPv4 與 IPv6 , 提供連接到 IPv6 的功能.


個人推測, 未來 Interner 上, ISP 與各大公司的 Server 也會提供 IPv4 與 IPv6 並存的連線方式,
但是自家/企業內, 由於 IPv4 已經有大量的使用, 所以要導入 IPv6 , 就可能需要以下的步驟:

1. 部份 Client IPv4 與 IPv6 並存: 架設 IPv6 tunnel 主機, 由 IPv6 tunnel 主機連上 IPv6 網路,
而有需要的 Client , 使用現有的 IPv4 , 再建立 IPv6 tunnel , 才能連上 IPv6 網路.
(大約 3~5 年內)

2. 全面 IPv4 與 IPv6 並存: 公司內所有的路由器/NAT 主機都支援 IPv6 時, 仍要保留 IPv4 並存.
這階段開始, 新主機全面改用 IPv6
(大約 5~10 年內)

3. 除了少數主機, 保留 IPv4 : 公司內 Client 與路由器已經全面採用 IPv6 , 但重要的主機仍使用 IPv4 .
(大約 10~20 年)

4. 全面淘汰 IPv4 : 找死啊.

以上就是個人就目前 IPv6 要導入, 可能要準備的階段,
目前要注意的, 就是在 client OS 與網路設備, 是否有提供 IPv4 與 IPv6 並存性.
並開始規劃新的 IP 分配表.




21
雜七雜八 / 我的 Android 程式清單
« 於: 2011-04-25 01:27 »
使用的手機: 遠傳小精靈(華為IDEOS), Android 2.2

主要需求
1. 與 Google 同步通訊錄/行事曆
2. 偶爾分享 3G 網路給電腦
3. PDA

Tag Home (stain46)
優點是工具列的捷徑有 4 個, 而且可以替換, 主畫面也可以切換 3~9 個.
也許其他啟動器也不錯, 不過這是之前用 Android 1.6 時覺得最好用的, 換手機後就繼續用.

aContacts (Yermek Zhumagulov)
電話/通訊錄軟體, 優點是善用了群組功能, 及"字首"找人功能.

Prefixer (253 Below)
這是在撥號前可以加上冠碼的軟體, 適合出國或搭配節費系統使用.
我是申請遠傳(速博)四海通, 設定撥市話前, 自動先撥到四海通, 有節費功能.
(出國的話也可以設定為自動帶 +886 , 通訊錄就不用異動.)

BlackList (Bao Le)
來電過濾軟體, 我的需求只有: 擋掉無號碼/擋掉不在通訊錄的號碼.
睡覺時是擋掉無號碼及不在通訊錄的號碼(靜音), 看電影時則是掛斷.

RealCalc Scientific Calculator (Quartic Software)
有基本科學運算功能的計算機

Catch Notes (Catch.com)
多功能記事本, 可以打字, 錄音, 拍照, 不過不能塗鴨,
目前還在試同步 Google 的功能.

Graffiti for Android (ACCESS CO., LTD.)
從 Palm 學的英/數輸入法.

《三竹資訊-行動股市》 (三竹資訊)
午休時偶爾看看股市.

30
最近借測一台 ASUS RS100-E6 , 對它的 BIOS 覺得還有改善空間.

剛拿到機器, 裝上兩顆 SATA 硬碟, 這次看到了一片 Auto Install 光碟,
推測跟 Server Guide 等光碟相同, 放光碟就可以預先載好驅動程式.

說明書也寫到: Auto Install 光碟有設定 RAID 組態功能....
於是"好傻好天真"地, 以出廠環境, 放進 Auto Install 光碟, 然後開機....無法開機!
再來, 把 SATA 組態由 IDE 改為 RAID , 並按 F8 選 IDE CD-ROM 開機........無法開機!
再來, 到 LSI BIOS , 設定為 RAID 1 , 還要再按 F8 , 才有出現 RAID CD-ROM ....總算可以用光碟開機了....

那.... Auto Install 光碟有設定 RAID 組態功能, 是做心酸的嗎?
還有 IDE CD-ROM 跟 RAID CD-ROM 是不一樣的東西, 也是陷阱一個....

除非....用這台 Server 不裝 RAID ....那....買 Server 的效益也太低了吧.... =.=

頁: [1] 2 3 ...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