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主啊施主,不妨說說看,自己建立一個資料庫與備援機制,跟把資料庫丟在雲端裡面,對你們公司營運的差異呢?
我們都會講,TCO 總持有成本 與 OC 營運成本;但說的簡單,分析起來,給張表格看看,透過你所見的,跟你所知道的,來跟我們說說勝負差異吧!
上雲端是聽 google 的座談會後的一個希望,當然要評估
所以前年11月我很想請 代理 google 產品的廠商幫忙評估,但主管一口否決,因為微軟天下第一,我被駡了回來,雖然我把公司軟體和作業系統比較不涉及機密的清單(只有清單沒內容)寄給他,但是對方沒回答,但之後一連串的改變,我也找不到他了,希望3月份的雲端座談還有機會接觸
PS: 我和雲端業者的接觸是私下的偷偷的作,其實上過很多座談會,早知有些人已在評估了,但主管......你胡說八道,微軟天下第一,結果去年11月,那些人已不再偷偷作了,已浮上抬面,也不怕微軟知道了,剩下前面已說過了,主管崩潰了
為何我想幫公司的系統上雲端,先說明公司為3C產品維修,原因如下
1. 所知的競爭對手已經走上行動化了,外勤人員在外面跑真的很無言
2. 競爭對手已有部份和雲端相關,mail的防護,目前無法確定其他的功能是否上雲端,但維修系統有評估(但個人懷疑也已上雲端了,因為防護的問題)
3. 同事.客人間的資訊交流速度,如會議.多方線上討論.文件共享.技術交流.經驗即交流.小組即時支援(我打算建立分組制,已經有同事偷偷作了,用手機照相就可以線上立即支援)等
4. 同事.客人間資料交換由只能用ftp及mail開始作切割成web.doc.圖檔共享.ftp.視訊.多方會議.facebook經營.線上問卷調查
5. 由雲端服務公司正式教育同事資訊安全的觀念,這個你們聽聽看看笶笶就好了,有6成的同事堅持 帳號:123 密碼:123 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,如果有問題那就是MIS的問題,我主管同意
6. 維修件數考量:公司有內勤技術員和外勤技術員的分別,內勤的產品別分配較細,所以對產品的熟悉度較高,外勤幾乎沒產品別的分類,所以其整合力較強,如果用Line這樣的工具作溝通,就可以直接插話,傳圖檔來溝通,如此內外勤都受益,個人粗估每個人每個星期平均可以多修2件,此已證實有效
7. 外勤人員的臨時工作調配較靈活,因為可佐以定位功能
8. 新需求WEB資訊交換: 這是因為合作廠商的需求,線上報修.線上查詢進度,但又遇上老問題,帳號.密碼的強度又和同事.主管爭吵
9. 維修系統行動化需求:一旦行動化,維修系統就要對internet開放,如此手機才可以在客人家直接輸入維修狀態,而且非作不可,目前公司是技術員到客人家修好產品後用手抄在紙上,回到各自的據點再輸入資料,這樣光交通時間就浪費太多了,如果每個外勤人員透過多方視訊分配工作,直接在家出發那每個人每星期平均又可多修2件
還有滿多考量,只是因為都是偷偷作的要併起來要花點時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