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rt 的設定應是
sw0 port1 (trunk) -- (trunk) sw1
sw0 port2 (trunk) -- (trunk) sw2
在 sw0 上設定
vlan10 ip = x.x.x.254
vlan20 ip = x.x.x.254
-------
若為 cisco
vtp 預設以高階為 server
sw1 與 sw2 的 vlan 不需設定
只需 access vlan xx
其餘各 vlan 由 VTP 協定自己交換訊息
(VTP 應該是 cisco 獨有)
若下層的 switch 將 vtp 改成 transparent
則下層的 vlan 由 switch 自己 maintain
這時一台有 vlan 9 vlan 8 的 switch
trunk port 如實的丟出帶 9 8 tag 包而已
因他也只懂處理這兩種 tag
而 cisco 的觀念是 access vlan
1. 所以一個 port 不是指派一個 vlan
2. 就是 trunk 所有 vlan ... trunk 一般只能接 switch
3com(HP) , D-link 的觀念為 tagged 與 untagged ... 當然還有 trunk (標準 802.?? .. 在高雄 ?)
個別 port 除了 trunk (全部tag)
還允許加上或去掉 tag id
所以一個 port 可以做到 tagged 10 又 tagged 20 ... untagged 也是
網路卡或一般 server 可丟出帶 tag 包時
該 switch port 也須設定 trunk port
tag 這東西 , "理論上" 只有 switch 看的懂
也該只存在 switch 與 switch 之間
所以 switch vs switch 的有 tag 資訊
不是 tagged vlanID 就是 trunk
若是 sw0 是 cisco -- port 1 設 trunk
sw1 若是 3com -- 這時可設 trunk , 也可只 tag 10 + 20
到此解決了 L2 後 , L3 上各 vlan 設 gateway ip 並起用 routing
而 L3 的好處是
當需要 routing 時 , 當然比對 routing table
但第一個封包處理結束
mac table 中也有網卡資料了
所以第二個封包開始就不需在比對 routing table
直接套用到 L2 層功能就能丟出 port 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