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過,我建議系統帳號還是保留於檔案的形式(/etc/passwd),
只有一般使用者才透過 LDAP 比較好。
這個在 redhat 系列上頭, 不管是不是放 /etc/passwd 上頭, 都會有個很大的問題.
一般 libnss 的處理上頭, 我們可以同時指定依序使用 ldap 與 passwd 等資料庫. 照正常的運作來說, 我們可能先處理 ldap, 再處理 passwd, 而當 ldap 失敗時, 就會再找一次 passwd. (反之亦同)
這個我在 Debian 上頭的運作是正常的, 也就是說, 當我的 ldap server 沒有正常執行時, libnss 在處理 ldap 這一段的時候會失敗, 如果在 /etc/passwd 與 /etc/shadow 內有資料時, 仍可以正常的登入使用.
但是在 redhat 系列上頭 (redhat 9, fc 2, fc 3, centos 3...都一樣), 如果 libnss 無法連上 ldap server 時, 不管在 /etc/passwd, /etc/shadow 上頭有沒有資料, 都無法登入. 也就是, 就算我的 root 是在 /etc/passwd, /etc/shadow 上, 而不在 ldap 裡頭時, 只要 ldap 運作一不正常, 一樣無法用 root 登入. :-(
所以, 如果有發生 ldap server 無法連線時, 都只能用 single user mode 登入, 先把 libnss 中的 ldap 移走, 才能用一般的 /etc/passwd, /etc/shadow. 實在不怎麼方便.
同樣的東西, 在 Debian 上頭倒是很正常, 不管 ldap 有沒有跑, 只要 /etc/passwd, /etc/shadow 有東西就可以.